內容目錄
最後更新日期:2023/01/10
從2019年下半年起,Podcast不曉得為什麼在台灣掀起潮流,成為YouTube以外另一種娛樂、接收資訊、打發時間等的新管道,許多網紅、歌手,甚至是YouTuber等也開始加入這個新興戰場。
讓我不禁在思考: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Podcast?
根據台灣本土Podcast平台SoundOn(聲浪)統計:2019年9月左右,真正認真在經營、更新的台灣Podcast節目,約莫只有60至100個。這個數字到了2020年6月,已經突破了2,000。
──引用自〈台灣本土最大Podcast平台!SoundOn一條龍經營,看上這兩大廣告優勢〉
Podcast可以簡單理解成「聲音版的YouTube」,由於影像呈現為非必要,相對容易錄製、剪輯等後製,技術門檻較低,甚至可以說有一支手機加麥克風耳機就可以隨時開始。
從上述統計數字可以發現,台灣Podcast節目數在短短不到一年間成長了24倍!
可見有興趣打造個人品牌或推廣現有品牌的人正努力趕上這波熱潮。我所入住的 Crossover跨界共生公寓(已停止經營)也不例外。
什麼是「共生公寓」?
Crossover跨界共生公寓兩位共同創辦人Elis和Jeff開設了Podcast節目「三層公寓 ─ 你的打拼共居生活」(Crossover Coliving),分享共生公寓內的一切人事物,包括「共生」理念、公寓裡發生的事、住著什麼樣有趣的人等。
在入住期間,我很榮幸受邀成為節目初期受訪來賓(a.k.a.白老鼠),分享我自2019年9月底離職以來,經歷一個人東南亞背包旅行,以及今年初回台灣機車環島,開始打工換宿遊台灣的心路歷程與經驗分享。
對我而言,Podcast仍是一個不熟悉的媒體(平常很少聽),參與錄製Podcast當然也是第一次。
第一次上Podcast節目當來賓
Podcast的優點:不需要口條流利才能錄製
某次和朋友吃飯提到我可能會去當Podcast來賓……
朋友:「蛤?你要去錄Podcast?你那麼容易句點別人!」
我:「……#&*※§〃@……」
朋友:「沒關係,反正可以剪😆」
朋友的第一反應相當不給面子,但也反映了Podcast的優點:不需要口條流利才能錄製,可以靠剪輯、後製處理。
不得不說錄Podcast這件事對於不喜歡或不擅長說話的人來說,還是會有點小壓力的。
說話本身就是件難題,面對錄音器材說話又增加了點難度。
一直到錄音結束前,我都還是有點小緊張,幸好主持人Elis不斷找話題跟我閒聊,才讓整個訪談過程比較自然。
藉由訪綱反思自己的人生
當初收到訪談大綱時,算是近期第一次回顧過去將近一年的自己,才發現原來不知不覺做了好多事啊:
在一週以內辭職、搬家、飛去菲律賓;嘗試沙發衝浪(Couchsurfing);
一個人在完全沒訊號的巴拿威梯田(Banaue Rice Terraces)迷路;
在汶萊包了一艘水上計程車找長鼻猴;
和陌生人在蘭卡威海邊跨年,喝醉被放生;
和朋友機車環島,愛上東海岸;
用打工換宿遊台灣,更認識自己……
每當生活不如意,意志消沉無法振作時,我就會開始翻出那些照片,想念那個辭職前夕寄了一封信給馬尼拉NGO Smokey Tours毛遂自薦的自己。
雖然當時不確定自己有什麼能力,能幫上什麼忙,但依舊勇敢地踏出那一步──且說且走,勇敢的自己。
辭職去流浪,是人生最正確的決定
Podcast訪談主題環繞在「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台大畢業生,為何決定在工作兩年多後離職去流浪?」
內容大致可分為四部分:
- 求學、求職歷程
- 辭職後為期三個多月的東南亞旅行
- 回台灣後開始打工換宿遊台灣
- 去年九月離職至今的收穫與體悟
最大的轉折當然是「決定辭職去流浪」這件事,其實這個想法早在工作初期就已漸漸萌芽,後來因為在台大旅行與背包客交流社聽過幾次旅人旅行經驗分享,激勵到我,讓我覺得好像不需要很多錢以及行前準備,就也能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。
最深刻的體悟是被問到「志向」:我自認一直是個迷惘的人,總是搞不清楚自己「想要」什麼,而且迷惘了好幾年,至今還是如此。
但我漸漸能發現其實我很清楚自己「不想要」什麼,只是不想要的事情太多了,刪著刪著不知道還剩什麼選擇。
辭職去流浪前我開了一個Instagram帳號@wendyssilverlining,打算記錄這趟旅程。
當時因為是自己決定離職,不是被公司辭退,於是在個人簡介欄位打上「我把自己fire掉了」。
直到盯著Podcast訪談大綱,一邊回顧人生,我才頓時明白原來當時的我,覺得過去的人生都在遵照所謂社會期待:讀書→上好大學→找份穩定工作,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──就好像我過去的人生是不及格的,想把那個自己開除掉。
原來我想fire掉的從來不是工作或是厭世生活,而是從不為自己而活的自己。
👉想知道詳細內容:請鎖定Podcast「三層公寓 ─ 你的打拼共居生活」(Crossover Coliving),不打算提供文字版本哈哈。
同場加映:嘗試Podcast剪輯
錄完就算了,沒想到過幾天Elis問我要不要嘗試剪輯……
本來想說錄完就不干我的事了,我盡量表達清楚,剩下的口吃、結巴、停頓、語助詞、冗言贅字、廢話,就交給後製了,反正不是我剪,剪成條碼狀累的也不是我。
結果後來幾天盯著剪輯軟體,邊重播邊放空……
一開始從耳機聽自己說話很不習慣,本來就知道自己聲音偏低,但沒想到可以這麼低沉。
在剪輯過程中也發現自己的說話習慣,像是斷句斷在奇怪的地方,導致完全沒剪卻像剪過的,而且很多「然後」。
能怪誰呢?只能邊聽邊剪邊怪自己不會好好說話!
Crossover跨界共生公寓現在有兩位室友Lily跟Jasmine都有經營自己的Podcast。
Lily是位經驗豐富的Podcaster,擁有多個節目,在喜馬拉亞音訊收聽平台有85萬粉絲、下載收聽量已經超過1.2億了!
主節目「學英語環遊世界」(Fly with Lily)每周一至周五仍持續更新中。
Jasmine離職後跑去墨西哥教中文,後來因緣際會轉成線上華語教師,並開始了自己的Podcast「甲思敏遊牧生活」(Jasmine journey),從旅行故事出發分享遊牧生活。
有時候聽她們錄音都覺得很佩服,錄音跟平常說話完全是一個樣。到底如何辦到!
Jasmine自己一個人錄音時完全不會尷尬,就像在跟朋友聊天;
Lily甚至可以不怎麼需要剪輯就可以直接上線。
重點是她們的聲音都很好聽,如果不當Podcaster好可惜。
俗話說凡事都要自己親自嘗試過來知道喜不喜歡、適不適合,經過這次錄音與初步剪輯體驗,我可以很確定自己不適合,哈哈。
在「三層公寓」看見更多生活可能性
看著室友Lily跟Jasmine做著她們有興趣的工作,過著她們享受的遊牧生活模式,實踐「一邊工作一邊旅行」,是真的很有啟發性的。
「她們可以,自己憑什麼不可以呢?」
一位德國室友N也被她們自由彈性的工作型態和生活態度刺激到,希望有朝一日也能不受限時間地點,做自己喜歡的工作。
錢不需要多,夠用就好。
這回應到一開始共生公寓吸引我之處。
當初聽到「共生公寓」這個概念,我的第一想法是:這裡感覺住了很多很酷的人,應該能認識很多很厲害的人,幫助我思考、發掘生活的其他可能性。
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,我曾想過去歐洲打工度假,剛好德國室友N就是辭掉了工作,拿打工度假簽證來台灣一年。
我也曾想過到國外工作跟邊工作邊旅行,而Lily跟Jasmine就是閃亮亮的參考範本。
我曾設想過的生活可能性,共生公寓的室友們正在用行動告訴我:Why not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