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目錄
一下三輪車,一陣刺鼻味道迎面而上,仔細查看四周可以輕易分辨出市場生鮮腥羶味、滿地垃圾發酵出臭酸味及動物、孩童排泄物騷味,唯獨一股熟悉味道我一直無法確認來源。
再往前走幾步,啊原來是蒜頭的味道!
在來Baseco之前,我從來沒有想過蒜味會與貧民窟連結。

Baseco是位在馬尼拉大都會區西側的一小區域,全名是Bataan Shiping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Compound,因位於海灣,海上運輸相當便利,但也因此鄰近的垃圾都會隨著風浪匯集於此處。
這裡距離著名觀光景點聚集地──王城區(Intramuros)非常近,多數人都是搭乘吉普尼到王城區周邊,再轉乘三輪車抵達Baseco。


最一開始,Smokey Tours進行貧民窟導覽的地點是在馬尼拉著名的垃圾場Smokey Mountain,據了解,2014年被私人企業向政府買走了後,就已經不存在了。
考量交通易達性、以及安全性等,且Baseco是馬尼拉最大的貧民窟,Smokey Tours後來選定此地作為slum tour地點。
什麼是Smokey Tours?為什麼要導覽貧民窟?
Smokey Tours簡介
*2023/03 以後 Smokey Tours 已由 Bless the Children Foundation 組織接手營運。
如果有興趣預約導覽,請 Email 至:info@bysmpblessthechildren.com
以下經驗僅供參考,實際行程安排請自行洽詢組織。
Smokey Tours是「菲律賓世界體驗協會」(World Experience Philippines, 簡稱WEP),底下的一個計畫。
他們想提供的不是Tours,而是一種體驗,希望可以透過導覽方式將馬尼拉不同的一面呈現給大眾,進一步喚起其對社會議題的重視。
所有領隊都是經過訓練,通過層層關卡培訓出來的,再加上來自貧民窟地區的生活經驗,我相信他們所說明的一切會相當有說服力。
👉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麼:
Baseco Slum Tour始於2017年2月。
有public(不超過6人)跟private tour之分(1-6人),行程約為3小時,為降低遊客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及保護隱私,行程中嚴禁拍照。
我的照片都是在當志工期間協助其他活動時拍攝蒐集的,並非在導覽中拍攝。
我總共參加了兩次貧民窟導覽,第一次是的領隊是居住在Baseco的R,第二次是來自另一個貧民窟地區Tondo的領隊T。
兩個人的導覽風格不太一樣,前者R雖然剛成為領隊不久(2-3個月)、也最年輕,但因為Baseco就是她每天生活的環境,那裡每條巷弄都是她的日常,市場、商店也是她會去光顧的。
她的導覽真的就像在介紹她的家似的,特別是走到她居住的區域時,因為周遭鄰居都認得她,那時的她顯得特別有自信。
另一位領隊T雖然不住在Baseco,她卻是領隊群中目前年紀最大,導覽經驗最豐富的。
不只是Baseco地區,周邊的歷史沿革等,只要你問她,她都能信手拈來一整串來龍去脈,整趟導覽結束後,確實能從生活面上對馬尼拉/菲律賓更了解。
貧民窟導覽行程有什麼?
導覽路線基本上是固定的,不過領隊可以針對當天狀況、是否同時有其他導覽而微調。
一開始會從市場進去,經過肉舖、sari-sari小店 (意思是什麼都有,顧名思義就是雜貨店,你所需要的生活用品那邊都可能找得到)、網咖、自助餐店等,你可能會很訝異貧民窟居然什麼都有,什麼都不奇怪。
sari-sari小店在菲律賓很常見,路上像被鐵柵欄圈住、看不見裡頭賣什麼的那種也算是,賣的都是小包裝的產品。
在東南亞國家小包裝的零食、沐浴用品等非常常見,環保人士可能會覺得製造大量塑膠垃圾有害地球,但其實背後原因是當地人收入有限,他們沒辦法一次負擔大包裝的。
在Baseco甚至可以看到用透明塑膠袋分裝的食用油、鹽、糖等日常料理所需,因為他們買不起一整瓶。看到這幅影像,怎麼忍心苛責他們沒有環保意識呢?
領隊們還有特別介紹他們的水電來源,這兩樣生活必需品對他們而言是非常珍貴且昂貴的存在。
電力在菲律賓是私人企業擁有,而非政府,也因此菲律賓的電價在全世界屬一屬二高。
經濟狀況稍佳的家裡,會直接有電錶連接電力公司,沒有錢直接向電力公司接電的家庭,則會透過中介sub-meter──向已有直接電力者接電,但也因此必須付上更昂貴的電價。
水的部分,多數家庭無法負擔連結水管的費用,因此大部分直接購入桶裝「乾淨水」供飲食(但仍被建議先煮沸過再飲用,無奈此舉必須再花上木炭費用,許多家庭仍直接生飲…),洗澡、洗衣服則使用源自於海水的井水…衛生條件堪憂。
貧民窟的收入來源?
以上都是生活花費,那他們的收入來源呢?
正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蒜頭味,「去蒜頭皮」算是當地婦女日常工作。
每天一大早一袋袋蒜頭會被分派到各家戶去皮,傍晚再來收回成品。
各家戶通常會有多人協力幫蒜頭去皮,但一整天工作大約只能完成兩袋,而一袋僅能賺80-100 peso。
除此之外,「製作漁船」跟「製作木炭」也是貧民窟生計來源。
由於漁船銷售客源非常有限,大多以製作、維修漁船謀生的居民也會身兼漁夫,以維持生計。
木炭製作則相當費時,必須看照木頭燃燒三天,直到變成木炭為止,而這樣一袋木炭也只能賣300 peso。
一開始來到Smokey Tours擔任志工時,自我介紹都會提到我剛辭掉工作來到菲律賓旅遊。
第一天有位來自Tondo的領隊聽了我的自介後問我:「你在台灣有很好的生活吧?為什麼要放棄,來到這裡呢?」
來了貧民窟導覽後我才知道,有一份穩定工作對他們而言是多麼困難。
而我,辭掉工作來到這裡,對他們而言是再奢侈不過的事。
從那之後我鮮少提起工作的事了。
他們不斷提醒我:Even on the worst day, there’s still a possibility of joy.
我覺得他們行程安排頗恰當,動線明顯是有精心設計過,除了前後公共交通運輸工具體驗(吉普尼及三輪車)對我來說沒必要,因為我已經搭過很多次了,而且Baseco貧民窟地區的三輪車是我目前搭過最小的!
光連我都覺得很擁擠了,何況是有些身形高大的西方遊客。
除此以外,當地居民的生活場域如市場、網咖、教堂、井口、海灘等等都會經過,確實能在短時間內一窺究竟。

在第二次tour中我認識一位日本大學生,她說貧民窟跟她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,而且很安全。
她原先以為會有很多居民伸手乞討,沒想到我們看見的不是他們最窮困的那一面,而是熱情打招呼、嬉戲玩樂、唱卡拉ok、聽k-pop跳舞。
在他們身上似乎看不見苦日子的身影。
菲律賓式豁達我還暫時揣摩不到位,他們什麼都有,也什麼都沒有。
如何湊合有限資源過日子是他們的日常,把握當下快樂過每一天是他們的專業。
他們不斷提醒我:即便在資源有限的環境,還是要能很快樂,享受當下!
這些都是我光看網站資訊研究不出的訊息, 只有親自走過你才會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幸褔。
有些人的生活不是你能想像的。
馬尼拉不是只有Mall of Asia(菲律賓大型購物中心之一)。
有機會到馬尼拉,也有興趣了解貧民窟的話,不妨動動手預約一個貧民窟行程,親自體驗我所謂的「菲律賓式豁達」,也給這些經過層層培訓仍沒有放棄的當地領隊們一個介紹自己&生活家園的機會吧。
預約方式、行程、費用介紹:SMOKEY TOURS
(寫於2019/11)
請問要如何預約報名貧民窟行程?
後來好像換其他組織接手了,這個網頁說要 Email 詢問喔:
https://www.joho.org/en/smokey-slum-tours-manila
供你參考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