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okey Tours是「菲律賓世界體驗協會」(World Experience Philippines, 簡稱WEP)底下的一個計畫。
WEP則是一個在菲律賓合法登記的非政府組織,他們提供想要來菲律賓長住、留學、旅遊等人所需要的簽證、保險等相關資訊,目的是想在鼓勵跨國合作,以及人力資本如知識、技能、經驗等交流。
簡單來說,Smokey可以說是一個品牌名稱,Smokey Tours是一個計畫,WEP則是正式組織名。
Smokey Tours目前主要執行的活動有:
- 導覽行程(Tours)
- 才能發展課程(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)
- Baseco回收工人計畫(Recycle Worker Project)
*2023/03 以後 Smokey Tours 已由 Bless the Children Foundation 組織接手營運。
如果有興趣預約導覽,請參考網頁說明並在至少 3 天前 Email 至:info@bysmpblessthechildren.com
以下經驗僅供參考,實際行程安排請自行洽詢組織。

導覽行程(Tours)──發掘不一樣的馬尼拉!
現有行程有四種:
- 貧民窟Slum Tour
- 墳場Cemetery Tour
- 市集Market Tour
- 家庭Family Tour(實際內容相當於市集導覽行程)

貧民窟Slum Tour及墳場Cemetery Tour是組織最主打行程,過程中為保護當地人隱私,全程嚴禁拍照。
市集Market (Food tasting) Tour路線包含全世界最大的中國城,可以看到菲律賓與中國飲食文化的融合;
家庭Family Tour與組織Manila for Kids合作,像是家庭限定版的市集Tour。
貧民窟導覽目的之一是可以為當地居民(領隊)創造收入,同時可訓練英語能力、導覽技能等,為日後求職做準備;
另一方面可以透過導覽方式,將馬尼拉不同的一面呈現給大眾,進一步喚起其對社會議題(如貧窮)的重視。

(圖片取自Smokey Tours官網)
雖名為Tours,但仔細看其組織Logo,可發現Tours被一條橫線槓掉,因為他們想提供的不是Tour,而是一種體驗。
透過貧民窟當地居民帶領參觀者親身經歷他們所居住的環境,用短短2-3小時觀察、與當地居民交流,某種程度上參觀者應該可以想像在那裡的生活。
我個人參加了兩次Slum Tour及一次Cemetery Tour,對我來說這兩大主打行程都很值得參加。
雖然我本身不太喜歡參加這種由他人規劃好的行程,總覺得時程會很緊迫,無法真正深入了解當地,但事實證明我錯了。
如果你想在短短幾天行程內了解馬尼拉貧民窟,沒有比當地人親自解說還要有效率且有說服力的方式了!
就算自己去貧民窟摸索,你可能逛了半天還迷路,或是找不到能以英文流利溝通的當地居民。

在這短短約兩小時的參觀過程,他們會跟你分享貧民窟的生活點滴,包括為什麼需要花比一般更高價格才能取得電力?乾淨的水資源哪裡來?
他們的概略生活花費及薪資?
貧民窟內的消遣娛樂?
👉關於我的Slum Tour體驗心得請見: 體驗菲律賓式豁達──Smokey Tours馬尼拉貧民窟半日遊Slum Tour in Manila
👉 Cemetery Tour體驗心得請見: 與死亡共生──馬尼拉最大公墓半日遊Cemetery Tour in Manila North Cemetery
「由來自貧民窟當地居民帶領的導覽」,當初我就是被這個概念所吸引的,而他們的確也是以協助培養技能及喚起社會意識為出發點,在經營導覽。
雖然在擔任志工期間我也略有耳聞一些負面傳言,像是有些人懷疑他們是在消費貧民窟,藉由貧民窟來大賺觀光客收入,當地居民只不過是被利用的工具。
我也曾經向組織創辦人提過類似的疑問,她只有簡單丟給我一個問題:假設她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,為什麼不僱用專業領隊就好,而要花費時間及資源訓練當地居民呢?
我想答案已經非常清楚了。
我也曾試著從現職的領隊身上找答案,因為要蒐集各個領隊的故事以用於組織簡介手冊製作,我剛好有機會一對一與領隊們面談。
「Smokey Tours對他們個人、家庭以及整體社區而言有什麼正面與負面影響?」我問了她們每位這個問題。
原則上,除了負面影響是或多或少打擾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、侵犯隱私,絕大多數都給予我肯定回應。
在個人方面,成為領隊讓他們學習到導覽技能,及增加英文表達能力,心理層面上更是大大增強自信心,對未來懷抱更大的希望;
在家庭方面,除了導覽收入可以直接分擔家計外,彈性工作時間更是一大優勢,讓他們在工作之餘還有足夠時間照顧家人。
最後,在整體社區層面,有位領隊告訴我她之所以成為領隊的理由:必須讓其他人(尤其有錢人)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如此貧窮,且並非因為懶惰。
我想「能為社區發聲,以及讓其他居民知道生活是可以透過努力改變的」也是Smokey Tours帶來的正面影響。
才能發展課程(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,簡稱TDP)──除了魚,更重要的是提供魚竿!
除了導覽行程以外,Smokey Tours也致力於才能發展課程TDP,除了安排課程訓練導覽行程領隊以外,也會針對英文、基本衛生、理財、求職相關如履歷撰寫、面試準備等安排課程,並邀請當地居民一起參與。
我覺得這是創辦人很積極努力想推動的重點項目,她認為改變應該從最根本做起,從學習、從教育,單向給予金錢或是其他資源並不是長久之計,也不算是真正幫助他們,所以她很努力想邀請更多志工老師來開設課程。
如果有意願擔任志工,歡迎直接跟組織聯繫,討論什麼樣的課程較符合需求喔。
在第二天我趕上了他們當階段的最後一堂課,是由一位印度籍志工老師及她的朋友分享如何寫履歷及準備面試。
課程開始前出了一點小意外,本來使用的場地負責人不在,沒人有鑰匙。TDP負責人T和我連忙商借了社區圖書館作為臨時教室。

(一個書櫃裝滿書,他們稱之為社區圖書館。原先上課的空間被鎖住了,他們找來一塊木板,用一個銅板向當地小朋友買來粉筆,社區圖書館搖身一變成了臨時教室。)
那一天我深刻體悟到資源在貧民窟的珍貴性,以及學習如何在有限資源內完成原先的任務。
對我而言是個新的挑戰,但對當地人而言,或許已是家常便飯。

沒想到TDP參加者都意外地相當積極,有任何疑問都很踴躍發問,很不像台灣的活動哈哈。
Baseco回收工人計畫(Recycle Worker Project,簡稱RWP)──自己的未來自己爭取!
這是與當地政府機構──巴石河修復委員會(Pasig River Rehabilitation Commission,簡稱PRRC),合作的計畫,目前已執行約一年共兩梯次,各為期六個月,一共協助了6位回收工人規劃未來發展。
回收工人原先便在Baseco靠撿拾垃圾/回收物維生,有些居民偶爾會支付微薄費用如10 peso,但他們的收入遠不足維持生活所需。
此計畫的操作方式是,組織會支付3位回收工人最基本薪資在Baseco進行資源回收。
他們會到各家戶收集回收物,並在PRRC協助下舉辦活動傳遞回收的概念,及回收的重要性。
此計畫強制規定回收工人每天收入中由Smokey Tours扣留50 peso,在六個月合作期間結束後統一發放「存款」,並會另提供一筆零利息的貸款,協助他們開創後續生計。
例如:今年(2019年)10月剛結束工作的三位工人,其中兩人分別獲得一台推車,可用於後續資源回收工作,另一位工人則得到一台餐車,可用於經營小本餐飲販售。
在我擔任志工期間,剛好有趕上這三位工人的「畢業」儀式。

著重人們未來發展的組織理念能載舟亦能覆舟,缺乏現階段財務資訊公開可能是致命傷
視其以上現有的三大計畫,可以發現「領隊培訓」、「開設才能發展課程」、「存錢開創小生意」,都是協助當地居民規劃未來發展,期待未來他們可在沒有組織協助下自立自強。
大家說「教育是最好的投資」,把錢(捐款)花在教育上,我相信多數人不會反對。
然而,資源投入帶來的產出卻也很難量化評估。
個人自信心提升、生活品質改善、技能提升等等,都是很難具體描述的正面影響力。
另外,他們也有著非政府/非營利組織常有的弱點,也就是財務狀況不明確。
組織創辦人也坦承這與她個人有關,因為組織目的不是要營利,而她也許也沒有財務上的壓力,錢對她而言一點都不重要,因此她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在財務報告等方面「浪費」太多心力。
也許有人不在乎,但我相信多數想報名參加tour、以及有意捐款者,是會在意錢的流向及具體用途的。
如果無法清楚呈現給捐款人,又如何能說服他們,並取得更多資源贊助呢?
又或者如上述提到的,財務不明確也可能讓組織在面對他人質疑,如被指稱打著導覽為名消費貧民窟時,無法在短時間內提供證據反駁,更可能成為有心人士攻擊的弱點。
兩週的志工經驗不像是在服務,反而更像是學習及觀察。
兩週時間說長不長,也無法真正貢獻些什麼,但也足夠觀察出一些小事,累積一些心得了。
把這樣的生活當作工作?這個問題我還沒有辦法回答。
也許我不夠有熱忱,又或許我還沒找到自己擅長的事,每天只揹著一個信念支撐自己努力著很容易就會忘記初衷,熱情也會很快就被消磨殆盡。
更重要的是要非常有自律能力,在時間管理上要能很有規劃、有效率,這點對於什麼事都慢慢摸的我來說還很困難啊,連個志工心得都拖了一個月才漸漸產出哈哈。
(寫於2019/1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