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加減人生實驗中
Menu
  • 最新文章
  • 關於
  • 旅行
    • 一個人旅行/獨旅
    • 台灣打工換宿
    • 旅行實用小撇步
    • 客製化行程規劃服務
  • 閱讀
    • 電子書閱讀器推薦
  • 極簡生活
    • 整理師
  • IG 聯絡我
Menu

紀錄片《極簡主義: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》(Minimalism)心得:帶你看 3 種極簡生活

Posted on 26 11 月, 20222 6 月, 2023 by Wendy

內容目錄

  • 與紀錄片《極簡主義:簡單就是潮》(Less is now) 差別
  • 極簡主義不是反對消費
  • 3 種極簡主義生活實踐方式
    • 1. 住小一點的房子
    • 2. “Project 333” – 錦囊衣櫥挑戰
    • 3. 愛人 & 惜物 (Love people & Use Things)

紀錄片《極簡主義: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》(Minimalism: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),是美國知名極簡主義推廣者 The Minimalists (Joshua Fields Millburn & Ryan Nicodemus) 主演的首部紀錄片,2016 年推出。

(官方預告片)

這部紀錄片訪問了多位藝術家、建築師、企業家、家庭等等,呈現了各種不同風格的「極簡生活」,也從不同角度/產業理解極簡主義對他們的影響。

從片名 “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” 即可以看出,他們認為極簡主義的重點並不是「減」(減少物品),而是發掘出生命中重要的事物。

延伸閱讀:極簡主義是什麼?

Joshua & Ryan 認為追求物質是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,一味追求物質是得不到快樂的,進而帶出極簡主義的宗旨:Less is more.

追求更少的物質,更多的人生。

Google Play 觀賞影片:Minimalism: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

Amazon 觀賞影片:Minimalism: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 (Amazon)

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

A post shared by Wendy | 極簡生活實驗中 (@minimalist_wendy)

與紀錄片《極簡主義:簡單就是潮》(Less is now) 差別

紀錄片《極簡主義:簡單就是潮》(The Minimalists: Less is now),主要是記錄 Joshua & Ryan 兩人開始接觸、推廣極簡主義的過程,以及分享兩人斷捨離的方式和對生活帶來的改變。

而本文介紹的《極簡主義: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》(Minimalism: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),雖然也是以兩位為主角介紹極簡主義,但其中更特別介紹極簡主義套用於不同領域的影響,例如:房地產、日常穿搭、家庭關係等。

其中,有討論到有家庭、有伴侶的人怎麼極簡?伴侶和小孩一定也要一起極簡生活嗎?

影片給的參考答案是:

有伴侶的人不一定要生活步調一致,但要能尊重彼此的價值觀。

而對於有家庭、小孩的人,父母可以是孩子的榜樣,讓孩子知道原來有這種生活形式。

延伸閱讀:Netflix 紀錄片《極簡主義:簡單就是潮》(Less is Now) 心得

極簡主義不是反對消費

若提到「極簡主義」,很多人可能會有「不鼓勵消費、完全不能買東西」的迷思,但其實影片中有強調:「極簡主義不是反對消費,而是反對強迫消費 (compulsory consumption)。」

不為了買而買、不因廣告推銷就輕易下單,而是要有意識地消費,知道自己買東西的目的。

https://www.theminimalists.com/consumption/

【社會背景】:

在美國經濟快速飛漲的年代,人們可以白手起家,努力就能過上好生活、人人都能實現「美國夢」(The American Dream=很多機會的時代)。

而大約從 1990 年中期開始,因為大量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,美國平均消費也跟著大大提高,「過度消費」變成現代文明病。

3 種極簡主義生活實踐方式

「極簡主義」也可能容易讓人馬上聯想到家裡空無一物、櫃子很空的景像,但此部紀錄片透過訪問不同極簡主義者,告訴讀者極簡主義可以有很多種形式、執行方式。

以下整理出紀錄片介紹的 3 種極簡生活模式:

1. 住小一點的房子

有建築師指出,經科學儀器測量發現房子 40% 空間都沒用到,那「為什麼要買那麼大的房子?」

因此在美國掀起一波「小房子」熱潮,大家不再追求房子越大越好、錢能買多大的房子就買多大,有些人甚至舉家搬至小木屋,結果發現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太大的房子。

(圖片擷取自官方紀錄片)

極簡主義套用到房地產的優點有:

  • 價格較低(不需要為了買房存錢很久、或揹房貸很久)
  • 環保(較少碳足跡)
  • 不炒房價

影片中也介紹了一個建築設計品牌 “LifeEdited“,他們提倡用小房子為你極簡:

「用更少的物品、空間和精力,來為你換取擁有更多錢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。」

(Design your life to include more money, health and happiness with less stuff, space and energy.)

2. “Project 333” – 錦囊衣櫥挑戰

2010 年 Courtney 分享她的 “Project 333” 經驗,沒想到無心插柳,在美國掀起一波 “Project 333” 挑戰。許多人跟著效法,並在網路上分享他/她們的成果和經驗。

什麼是 “Project 333″?

333=用最多 33 個物件(衣物、飾品等,不含內衣褲)穿搭,持續至少 3 個月。

(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)

注意事項:

這個挑戰的目的不是逼你斷捨離,將你的衣櫥減少至 33 個物件,而是要你「精選」出能夠讓你正常上班、生活 3 個月的物件。

如果你現有的物件不滿足需求,你甚至可以購入新的來替代舊的。

詳細規則可參考網站:bemorewithless

類似中文概念有「膠囊衣櫥」,可參考文章:極簡主義「膠囊衣櫥」是什麼?

3. 愛人 & 惜物 (Love people & Use Things)

(圖片取自 Google Play)

紀錄片最後 The Minimalists (Joshua & Ryan) 提出的結語:

「愛人 & 惜物,因為反過來不管用。」

Love people & use things, because the opposite never works.

── The Minimalists

許多人擁有很多物品卻沒在使用,誤以為「擁有」物品就能帶來快樂。但 Joshua & Ryan 認為一味追求物質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,而是應該將更多時間花在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避免因為過度追求物質生活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物──

這也是他們對「極簡主義」的定義,也是此部紀錄片的宗旨: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。

相關

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近期文章

  • 斯里蘭卡聖城康提 (Kandy)景點推薦:除了佛牙寺,還能去哪?
  • 斯里蘭卡國家公園 Safari 推薦哪個?我在 Udawalawe 坐吉普車找大象!
  • 斯里蘭卡 Nuwara Eliya 景點、住宿推薦:高山火車、茶園品錫蘭紅茶、霍頓平原必去
  • 斯里蘭卡獅子岩 Sigiriya:花 35 美金爬一顆大石頭值得嗎?
  • 斯里蘭卡可倫坡 8 景點、街邊小吃、住宿推薦(含被騙經驗分享!)

分類

  • 旅行 (55)
    • 台灣打工換宿 (17)
    • 旅行實用小撇步 (8)
    • 汶萊 BN (1)
    • 柬埔寨 KH (3)
    • 寮國 LA (9)
    • 斯里蘭卡 LK (7)
    • 馬來西亞 MY (2)
    • 菲律賓 PH (4)
    • 新加坡 SG (1)
    • 泰國 TH (3)
  • 閱讀 (11)
  • 極簡生活 (10)
  • 整理收納 (10)
  • 其他 (1)

一個人旅行/獨旅 共居 co-living 居家整聊室培訓課程 整理師 數位游牧民族 Digital Nomads 斷捨離 極簡主義 遠距工作

↓ 支持我 ↓
(用我的連結預訂行程)

Klook.com

Support me

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,歡迎贊助我一杯珍奶,支持我繼續帶你一起看看世界、實驗人生:)

請我喝杯珍奶!

Announcement

本站部分連結有參與聯盟行銷,透過連結購買商品,我可能會從中獲得一些分潤。但本站分享都是我真心推薦!

Follow me

  • 旅行中
  • 極簡生活實驗中
© 2025 加減人生實驗中 | Powered by Minimalist Blog WordPress Theme